2025-08-22

IPF2025圆桌论坛实录:SiC、GaN与中国生态的博弈

“市场太卷,先活下去再谈发展。”

“低压GaN的迫切性,已经超过高压。”

“每两年附加值翻一倍,这是杰平方定律。”

“坚持就是胜利。”

 

这是在2025功率半导体圆桌论坛上,几位重量级嘉宾抛出的掷地有声的判断。讨论覆盖产业趋势、SiC扩张、GaN模式、应用分工四个议题,既有对现实压力的冷静剖析,也有对未来格局的热烈预言。

嘉宾阵容:

主持人|王庆宇 —— 上海新微半导体 总经理

张清纯 —— 复旦大学 教授

程凯 —— 苏州晶湛半导体 董事长

YK Hsiao & HC Kuo —— Foxconn Research Institute

俎永熙 —— 杰平方半导体 董事长

陈彤 —— 泰科天润半导体 董事长兼 CEO

 

议题一:产业趋势——三股力量下的不同应答

主持人王庆宇开场抛出问题:过去12个月,功率半导体行业被技术迭代、资本波动、需求结构转移三大力量同时推搡。对研发和产能,冲击最直观的是什么?

  • 张清纯(复旦大学):市场环境和需求波动加剧,研发端从通用标准品转向针对应用的定制化器件。行业竞争激烈,企业要“先保证生存,再谋发展”。

  • 程凯(苏州晶湛):数据中心的拉动让“低压GaN需求比高压更迫切”。原来公认GaN难做低压器件,但通过多次外延工艺已看到成长空间。

  • YK Hsiao & HC Kuo(富士康研究院):用一句话总结就是“化合物半导体 + AI,AI for 化合物半导体”。在数据中心等场景中,SiC与GaN正在成为能源效率的关键支撑。

  • 俎永熙(杰平方):提出“杰平方定律”——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成本优化,致力于每两年将碳化硅功率芯片的“价值”翻倍;高良率与可靠性叠加,将推动迭代和产能扩充。

  • 陈彤(泰科天润):全链条都承受压力,但要记住一句话:“坚持就是胜利。” 中国工程师团队的韧性,正是未来反弹的底气。

这一轮发言中,可以清晰看到:学界强调研发转向,材料端看好低压GaN,代工端押注AI结合,IDM谈资本与产能叠加,而国产IDM领军者则强调坚持和蓄势。

 

议题二:SiC扩张与可持续性——Wolfspeed的镜鉴

6月,Wolfspeed启动 Chapter 11 重组,是否还能守住8英寸产线,引发行业震动。

  • 张清纯

    曾在Wolfspeed工作13年,他的感触更深:“不是他们做得不好,而是大环境变了。新能源车市场高度集中在中国,加上国内SiC竞争太激烈,对他们形成了巨大挤压。”

    他判断:未来3-4年,中国SiC企业将快速洗牌,最终只剩几家龙头。

  • 陈彤

    他直言趋势不改,“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一定是碾压全球的。”
    但他也提醒:背后的代价是过度的内部竞争。“我们的工程师甚至能在一个项目上一待六个月见不到家人,这样的辛苦放在全球都罕见。”

    他担忧“过度内卷”,呼吁行业找到平衡点,否则容易陷入自耗。

  • YK Hsiao & HC Kuo

    从代工角度指出,SiC真正的大规模放量,需要解决可靠性疑虑。他们提到检测设备、wafer level burn-in 等工艺进步,可以在晶圆阶段提前筛掉隐患,提高整体可靠度。这是消除“用着不放心”顾虑的关键。

在这个议题里,观点分化:有的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机会与洗牌,有的提醒要警惕内耗,有的则把注意力放在测试与可靠性体系。

 

议题三:GaN模式与市场拐点——台积电的退场

台积电宣布2027年退出GaN代工,Navitas转向PSMC。嘉宾们给出了不同解读。

  • 程凯

    直言“台积电与GaN没有缘分”。20年前放弃LED,如今放弃功率GaN,原因是功率器件在他们的业绩占比里太小。

    但他坚信未来3-5年GaN会迎来多个爆发点,不仅在功率器件,还有microLED和射频。

  • 俎永熙

    补充背景——台积电并未完全离开第三代半导体,还在通过合作涉足SiC。

    他强调“这恰恰是中国的机会”,并再次回到“杰平方定律”:技术快速迭代 + 高良率降本,才能真正满足车企和AI的需求。

可以看到,两位嘉宾,一个谈市场空间,一个谈降本路径。两人视角不同,却共同指向一点:台积电的退出,是留给后来者的窗口。

 

议题四:SiC与GaN的分工——800V HVDC的启示

英伟达提出800V HVDC数据中心架构,如何分工?

  • 陈彤

    划出电压分界线——“1200V以上是SiC主场,650V以下是GaN机会。”最终目标是全面取代硅,未来2-3年就是发起总攻的时刻。

  • YK Hsiao & HC Kuo

    给出具体分层方案——外部高压环节用SiC,降到200V、48V再到1V时用GaN。这种组合会很快成为标准化路径。

  • 程凯

    从材料角度强调互补——“最适合GaN外延的衬底就是SiC。”随着成本下降,两者协同将更紧密。

  • 俎永熙

    提出“合作大于竞争”。竞争促进进步,但未来关键是协同发展。

  • 陈彤最后再点明:“真正的对手是硅。国产生态有能力完成替代。”

这一议题的共识逐渐显现:SiC与GaN不是零和博弈,而是互补协同,共同替代硅。

 

总结:真实的声音

这场论坛没有“唯一答案”,但传递了三点真实信息:

  1. 趋势冲击已深入研发与产能决策——从定制化研发到低压GaN突围,再到AI驱动的新场景。

  2. SiC扩张既是机会,也是内耗风险——洗牌加剧,可靠性与成本是关键。

  3. GaN与SiC不是竞争者,而是协同者——台积电的退场,反而凸显中国生态的窗口。

如同嘉宾们最后的总结所呈现的:

  • GaN与SiC是合作关系;

  • 竞争是必须的,但真正的目标是替代硅;

  • 只有坚持,才能把压力转化为产业新一轮爆发的起点。

 

这,就是2025IPF功率半导体圆桌论坛的核心共识。